
何汉明为亲戚的孩子古丽米拉辅导作业。
1月21日,从老风口抢险基地回到县城的全国劳模何汉明,带着大包小包来到了结对亲戚哈那别克·吐尔逊家。刚进门,9岁的迪娜尔和7岁的古丽米拉就扑到何汉明怀里,三人欢快的笑声在小屋响起。
点点滴滴是真情
“冬季何大哥的工作也挺忙的,不过只要他回到托里都会到我们家,只要他来了,家里就会热闹起来” 哈那别克·吐尔逊笑着说。
和哈那别克·吐尔逊家结为亲戚后,何汉明用真心、耐心、诚心和他们相处与交流,慢慢地建立起了感情。每次到他家,何汉明都细心观察、询问他家里的困难和有什么所需所用,争取在下次到来时,解决好、准备齐。
“现在放假了,多背背课文,我下次来要检查。”说着何汉明从他那大包里拿出来新故事书,迪娜尔的脸上乐开花了,看到姐姐的新书,古丽米拉也围了过来,这举动汇成了一股暖流,温暖着彼此的心田。
热腾腾的奶茶,香喷喷的马肉,在饭桌上,何汉明和哈那别克·吐尔逊两个人开始聊家常的方式向亲戚一家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惠民政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何汉明话音刚落,哈那别克妻子古丽孜亚·那比激动地抢着回答。
语言通才能感情通
纠正每一个发音,挑出每一个错字,造好每一个句子,何汉明坐在炕头细心给小迪娜尔辅导寒假作业。“学好国语可以让孩子未来的路走得更远,我们的小迪娜尔,学习可好了,还是个小翻译家,有时候他爸妈听不懂我说的,还需要小迪娜尔翻译”何汉明说。
古丽孜亚·那比:“我们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孩子们的学习有时候我们帮不上忙,很着急,还好何大哥过来辅导她们。”
学好国语其实是一个桥梁,没有了语言了的障碍,彼此之间距离更近了、感情更加深了、话题更多了,共同唱响了一曲维护民族团结。
共同寻找脱贫之路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一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深情之语,温暖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结亲不仅仅是访贫问苦,更要帮助他们寻找过上好日子的方法,何汉明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改变过去扶贫靠给、脱贫靠要的旧思维,变“输血”为“造血”,每次到哈那别克一起商量学一门技术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我媳妇有一家干洗店,这样古丽孜亚到哪里一边学技术一边拿着工资,这样算是一箭双雕,等技术学完了就在县中心开个干洗店,你看“弟弟”怎么样?” 何汉明说。
哈那别克激动地站了起来,握着“哥哥”的手,谢谢“哥哥”我一定听党的话,好好生产、好好生活,把孩子培养好,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哈那别克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一次认亲,终生结缘,52岁的全国五一劳模何汉明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承诺。
(托里公路分局 洪都孜·阿汗 文/图)